第842章 现在最缺什么药

第842章现在最缺什么药

2025-07-22作者:烤饺

第842章现在最缺什么药

此时正是夏天,在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屋内,非常闷热。

临童县医院的张院长将众人带到了医院后面的一条小河边,这里长着一排大柳树,大家找了个阴凉处席地而坐。

虽然此夏日的风都是热的,总好过在室内的闷。

林三七打开了笔记本,准备好笔,这才说道:

“张院长,刚刚盛厅长都说了,咱们关起门来都是自己人。我这次下来就是想了解真实情况,目的就是想解决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困局。

刚刚我也说了,我特别关注基层医院的困局,因为基层医院面对的是最多的人民群众,最了解病人需要什么药,所以我就想征求你们的意见。

像我前面说的,一个小男孩因为皮肤划伤这种小伤口,最后都因为得不到救治,引起皮肤感染就快要病死了,这事对我的刺激还是蛮大的。

基层医院哪怕现在做不了手术,成立不了急诊科,但总是能处理那些多发病、常见病的。

虽然我也是卫生系统的,但我学习和工作的整个经历都是高高在上,说难听点已经脱离了群众,也不知道基层需要什么,所以我才更要学习和询问。”

张院长一听,脸更红了,不知道是因为弄虚羞的,还是天气热的。

“林部长(总后卫生部副部长),既然你说得这么真诚,那我老张如果再有所隐瞒,那我就亏对临童30万老百姓了。

现在我们基层医院其实什么都缺,就我们药房,今天的确是从西安大医院紧急调拨了一批药物过来充门面,如果没有这些药物,我们药房几乎是空的。

就有一些阿司匹林,也没有多少,装在一个大玻璃瓶里,我当宝贝一样天天数数,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有156粒。

另外还有一些黄连素片、硝酸甘油等等少数几种药片。少一粒,对不上账,我都扒了药师的皮。

剩下的,就是一些中成药,现在我们国内的药厂主要生产的也是这些,就算是中成药,分到我们基层医院的也很少。”

林三七惊讶道:

“你们一家县医院只有阿司匹、林硝酸甘油这个位数几只西药?那治病怎么办?”

张院长苦笑道:

“治疗主要是靠我们传统中药,中草药我们还是有办法搞到的,但是西药真的无能为力。所以林部长要问我们基层需要什么,我的回答是什么都要。”

林三七微微点头,非常理解为位头发花白的老院长对药的渴望。

“张院长,你以前是学西医还是学中医的?”

张院长这时候骄傲道:“我可是西华医学院毕业的,解放前的正宗大学生。”

林三七有些不解道:

“西华医学院?成都那个?那可是国内六大医学院之一,那你怎么着也得去西安大医院呀,怎么会到临童县医院来的?”

张院长尴尬笑笑:“我,我父亲以前是临童最大的地主……”

林三七懂了,心想也是,解放前能读大学的怎么可能是穷人家的孩子,要么是地主,要么是私营业主,要么是军阀子弟。

无论是哪一种成份,这在解放后都……

林三七也不关心这种问题,这属于特定历史产物,后面我们会拨乱反正的,慢慢来。

“张院长,既然你是西医医学院出来的,那就再好不过了,如果现在给你一个机会点兵点将,你最想手上有什么药?”

张院长想也不想,脱口而出:

“磺胺或者盘尼西林,如果我手上有这两只药,我可以救回绝大多数病人的性命。”

林三七心想果然开口就要抗生素,看来自己之前的思路是错的。

他原本想的是宝安县下一个项目,就集中在“心脏介入术”,也就是装支架。

六十年代,或者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,人类对于心梗是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
一个是心梗往往是突发,没有抢救时间。

第二个,大部分不是突发型心梗,就算送到医院查出问题,也没有任何解决方法。

所以林三七想的是,自己拿出支架和介入术来,在六十年代完全可以独家垄断一门技术和医疗器械。

到时你米国一个大富豪心梗了,我给你治好了,你不用死了,你不给个几百万几千万美元的好意思不啦?

富豪一个个都大鱼大肉,脑满肠肥,正是冠心病最喜欢的人群,发病比例奇高。

不要说心梗装支架了,其他什么心脏起搏器有没有?经导管心脏瓣膜治疗术会不会?

只有他林三七,或者说宝安县能提供,那心脏病这一学科,宝安县完全可以牢牢占据领导者地位,利用垄断大赚特赚。

关键是凭六十年代的科学技术和材料学,完全仿制不了。

就算是2016年的华国如此强大了,但是最顶级的心脏支架还是依赖进口,因为你材料学破译不了,你就是造不出来。

但经过这次西安之行,给林三七另一个启发:自己似乎还是应该更关注多发病,常见病。

他的思维也是在不断变化当中。

这时候盛厅长也感慨道:

“消炎药(抗生素)其实不止是基层急需,我们各级医院都是急需状态。我们陕省地处大西北,因为物流不畅等原因,非常吃亏。

解放前,沪海几个大洋一支盘尼西林,运到我们陕省就变成了一两根小黄鱼,这价格不知道翻了多少倍。

解放后也一样,部里从国外搞到一批盘尼西林,分配到我们陕省又没有多少支,我们死活都沾不到便宜呀。”

林三七听了哈哈大笑起来:

“的确,反正其余途径我不知道,我帮国内搞到那么多盘尼西林,国家除了保障部队优待供应外,剩下就是供应几个工业基地了。

像什么沪海、首都、天津、重庆等等工业城市。噢,还有一个大户,那就是东北地区。那边是重工业基地,工人老大哥肯定需要优先使用的。”

陕省这时候有啥?除了西安还好一些,剩下的都只能叫革命老区。

哪怕到了八十年代,孙少安的媳妇贺秀莲去石圪节公社寻找胡德禄做了个头发,都差点被丈夫给锤死,就是因为太穷了。

这样的西北农业省还想分到多少珍贵的盘尼西林?

当然西北地区算来,陕省算好的,边疆省、宁省因为有民族政策也能照顾,多少能沾点便宜。

最惨的就是甘省,这个默默无闻的省份,无论在六十年代还是在2016年,似乎都不被重视,啥好事也轮不到,一直是全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。

从抗生素发明,一直到六十年代,全世界主要使用两种抗生素,一种是磺胺,一种就是青霉素。

青霉素在1943年才开始少量供应军队,成规模已经到了二战的后期了。

在青霉素发明之前,唯一的抗生素的,就只有磺胺。

磺胺是德意志先发明的,但小胡子认为科研是鱿鱼人的玩意,使得德意志没有配备磺胺,直到海德里希遇刺后才意识到抗感染的重要性,德军才开始配备。

米国和鹰国就比较聪明,从一开始就配备了磺胺,这是赢得二战胜利的关键原因之一。

再后来,鹰国人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,但他不会纯化,也就生产不出来。

是牛津的弗洛里团队从弗莱明的论文和菌株开始进行纯化,一名叫钱恩的科学家做的纯化的,这才成功提炼出青霉素。

但这已经是二战期间,鹰国天天挨炸,物资紧缺,根本没有能力大量生产。

于是有相关科学家来到米国,利用米国农业部的发酵能力,加上全米药厂的合作,才使得青霉素能够临床应用。

这也是为什么走私的盘尼西林全部来自米国的原因。

三人科学家还因为发明了青霉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奖。

(本章完)

正在加载...

logo
整本下载,畅快阅读
发现更多,书友互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