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8章 调景岭上难民营
第888章调景岭上难民营
2025-08-18作者:烤饺
林三七的防弹虎头奔开出岭南医院,马上被一前一后的两辆吉普车夹在中间。
前面一辆开路车里5个乘客,都是岭南堂自己招募的两广兵,能从事保护老板工作的,肯定是武力值最强的。
坐位都是改装过的,车里什么样的武器都有,随时可以拿出来击发。
但是有关部门害怕某些退休兵在香江这个花花世界迷失了自己,或者被敌特通用策反,有可能会做出绑架财神爷的事情来。
所以特意又安排了一支10人小队,传说中的南中海保镖,忠诚度绝对百分百,24小时轮流保护林三七。
这样林三七在香江的时候,安保团队其实有两支,互不统属,保证这位财神爷的绝对安全。
林三七本人对于这样的安保没有异议。
他又不是其他小说主角,有王八之气,大手一挥,全港社团纳头就拜,甘愿奉为主公
香江这时候有多乱?尤其是新界和九龙地区,那简直就是嘿社会和黑猫警长的天下
甚至面对港鹰政府和警队的黑,嘿社会都只能甘拜下俯
别说他林三七没有武功,就算武功再好,也是一枪撂倒,哭都没地方哭去
所以有关部门愿意派人保护他,林三七巴不得多来几个呢
当然他也知道,这些保镖另一个责任就是监视他
如果他林三七有一天要叛国,大概率会被这些特殊部门保镖一枪击毙。
但会有这一天吗?林三七内心无愧,自然不怕旁边跟着几个监控器。
王晋坐在身边,做为岭南堂在香江的情报头子兼保镖队长,属于林三七的绝对心腹。
这时候他正在给林三七做着介绍:
“老板,这次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调景岭,这里目前有全港最大的一个难民营,里面安置的大陆同胞大约有4万人。”
林三七咂了咂嘴:“这名字听起来好瘆人,吊颈?”
王晋和司机黄晓吉听了都笑了起来:
“老板,这你就不知道了,原来调景岭就叫吊颈岭,据说是几十年前有位富豪在那边办厂,亏本后上吊自杀了,所以才有这个吊颈岭的名字。”
林三七看着车窗外越来越荒凉的风景,心想港鹰政府也不可能那么好心,给同胞们安置到什么好地方去。
调景岭属于新界东南区的地盘,六十年代还没有填海,所以几乎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区,交通非常不便,还得走盘山公路。
就跟荔枝窝一样,属于港人和洋人都不愿意过来的地方,可想而知这批逃港者会有多惨。
哪怕林三七已经有了心理准备,但当他真到了难民营的时候,还是大吃了一惊。
眼前全部都是一个个木头临时搭建的小房子,密密麻麻沿着山坡一直朝上,给人一种巴西圣保罗贫民窟的感觉,污水横流。
林三七感慨地问道:
“王晋,这就是我们大陆同胞居住的地方?这环境也太差了吧?连基本的水电都没通。”
站在其中,林三七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恶臭味。
几万人聚焦在这个难民营里,不说别的,就说这几万人的排满物,足够让这个难民营给臭出来了。
王晋苦笑了一下,指着眼前成片的木屋说道:
“老板,这些木屋就是大多数逃港人的家,我进去看过,4块3米长、2米宽的木板首尾相接,2块大板子在上头架成屋顶,围出一个9平方米的空间。
木板外烙一层铁板,挖出门窗,一个木屋便成型了,一家老小居住在里面,至少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。
但就是这样的木屋,也不是人人都能住的,还有许许多多的逃港同胞只能住在山洞、破庙、废弃的厂矿等等,跟乞丐完全没有两样。”
林三七点点头,心想这批大陆同胞虽然出不了新界,到达不了市区,那就拿不到香江居住证。
不过只要在香江多待几年,最后都会解决户口问题,也算是幸运的。
比如有一位后来被称为“香江乐坛教父”的罗文也是在62年的时候从花都逃到香江的,这时候都已经18岁了。
保不好这位唱《铁血丹心》的未来歌星现在就在这个难民营里。
逃港者中,最神奇的要算写下诸多畅销武侠小说、科幻小说与戏剧的“香港四大才子”之一倪匡。
这家伙是从内蒙一路逃到香江,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,几乎是十死一生,所以倪匡后来一直对内地很敌视,终身不回大陆。
更多不幸的逃港同胞,大半都死在了路上,或者葬身大海,具体都没有统计数据。
林三七另一个身份是宝安县主官,对这个了解最多。
他只是严密封锁了宝安县东部,京广线以东地区,西边还是有意无意留下了通道,默许逃港的人路过。
而且在后海湾(深圳湾),海岸的封锁并不严密,甚至他有意让边防人员减少巡逻次数,让逃港者安心离开。
总要给他们留下一条生路不是。
人一旦逼急了,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,到时只会两败俱伤。
林三七看着眼前的木屋,突然问道:
“那这几万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?”
王晋指着相隔几百米就有一个水泥房说道:
“吃饭没问题,港鹰政府会每天提供粮食,虽然吃得并不好,但足够这些逃港者生存下去了。至少比在老家活活饿死好。
但这些逃港者当中,也不是人人都等待救济的,还有不少人都是很努力的。
比如难民营里有学校的,可以教粤语、英语,还有学历教育,只要肯上进,起码可以拿到高中文凭,有钱还可以考大学。
另外有不少青壮年会拿到香江临时身份证,这样就可以去建筑工地、成衣厂、纱纺厂等等不需要技术的地方工作。
我就知道有一位同胞,每天在建筑工地到晚上9点才收工,等清晨6点半准时出现在干诺道上,开始清扫街道上的灰尘,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。”
林三七点点头:
“人要学会自救,天天吃救济粮,饿是饿不死了,但永远都只能是社会最底层,没办法给家人,给妻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。
这次我们来招工,就要这批求上进的内地同胞,那些想混日子的不要。对了,我们招聘的摊位在哪里?”
王晋指了指不远处一个类似于社区中心一样的建筑说道:
“就在那边,这次招聘是六叔亲自过来的。”
林三七抬腿就走:“走,去看看。”
调景岭难民营管理中心,这是一幢三层小楼,里面的工作人员都是香江当地社工,用来管理难民营日常的。
这时候,墙壁上挂着一个大大的招聘启事,上面“岭南药店”几个字非常明显。
来难民营招工并不是稀奇事,那些急需人工的工厂都会来招工,这也是港鹰政府鼓励和支持的。
毕竟这么多难民靠政府养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。
同时,廉价的劳动力也可以助力香江工业发展,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。
不过难民出去工作,只能拿临时身份证,活动区域仅限于工厂,不能外出,否则就要被抓起来。
这其实就是变相的包身工。
这时候,正有一大群识字的难民围在一张招聘启事前面,林三七走过去的时候,看到有不少人骂骂咧咧离开了。
林三七有些愕然,拉住一个骂得最凶的男性中年难民问道:
“兄弟,这是怎么了?那个岭南药店招聘有什么问题吗?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