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7章 香江药难以仿制

第887章香江药难以仿制

2025-08-17作者:烤饺

面对老板的鬼主意,负责情报工作的高管却有些迟疑道:

“BOSS,经过我们调查,这家香江岭南医药背景并不简单,他们之前发明了抗结核药物乙吡利烟片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
并且岭南医药跟安东尼医药公司,以及鹰国的维特医药公司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,三家公司互相参股,互为盟友,所以一时动不了他们。”

噢~~~

众人恍然大悟,心想怪不得这家名不见经传的香江小公司突然异军突起,原来背后两大医疗界学阀在支持。

史考特做为医药界的大佬,也有点惊讶了:

“安东尼?维特?是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的会长和副会长吗?”

“是的,安东尼教授还是麻省总医院的副院长,是国际上知名的肺科病专家。而维特教授同样是伦敦大学医学院的院长,链霉素就是他的团队发明的。”

高管们一点便知道,这是不好下手了。

如果只是两个普通医生,那对一家药企来说比较好拿捏。

但如果这两名医生其实已经形成“学阀”了,自己名下有医药公司,同时还跟其他财团有千思万虑的关系,那也算是可以上桌的“资本”。

资本与资本之间不是不能开战,但代价会非常大,鹿死谁手还不一定。

史考特无奈道:

“收购还是可以谈一谈的,无非就是价码喊得高一些,如果这三只抗生素专利被我们拿到手,那这将成为我们最大的核心产品,钱途无量。

另外,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,大不了绕开岭南医药的专利嘛。

比如我们可以设计功能相似,但不侵权的产品或技术,例如调整药物晶型、改变制备工艺或选用未被专利覆盖的材料,总有办法的。

霍夫曼教授,你们已经进行了一周的研究,该做的检测和实验都做了,现在你告诉我,你们能不能做到,发明一种类似的新抗生素出来。”

医药这一块,想要保证自己的专利权,然后利用垄断去发财,其实是很难的。

就比如你发明了头孢叶辛,申请了专利,但是其他医药公司完全可以在你发明的药物基础上,调整一些分子结构或其他结构。

然后发明出其他同类型药物,什么头孢替安、头孢孟多、头孢克洛等等。

这也是医药公司惯用的技量。

就如同你发明了奥美拉唑,其他药企马上推出兰索拉唑、泮托拉唑、雷贝拉唑等跟你抢生意。

你发明了西地那菲,其他药企马上跟着上市他达那菲、优克那菲、阿伐那菲等等。

谁知道霍夫曼教授却是吱吱唔唔不敢拍胸脯了。

史考特一看就奇怪了:“怎么?你们防制不了?不是吧,你可是国际顶级药学专家。”

霍夫曼教授知道躲不过去,与其将来背锅,不如一开始就直言:

“总经理,是这样的,香江三种抗生素具体什么成份我们已经研究明白了,只要给我们一定的时间,想要仿制出类似的抗生素并不难。

但是难就难在难以量产。

我不知道香江岭南堂是怎么生产出这些药品来的,不过我怀疑对方手里一定有我们不知道的先进生产线和生产工艺,这不是我们人工培养可以相比的。”

如果林三七听到这话,一定会给这位霍夫曼教授点个赞,果然不亏为是顶级药学专家。

因为宝安制药厂原料厂,采用的是来自21世纪的黑科技,所有原料药都采用生物制药灌注式培养系统。

比如头孢呋辛,就是在特定的培养基中,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,用生产线量产出头孢霉素来做为原料药。

这样的头孢原料药非常便宜,像之前的淄博肯孚制药,便宜的一百万一吨就够。

而六十年代的药学产业受限于生产工艺和落后生产线,只能通过琼脂糖培养基,人工培养出头孢霉素来,这个成本就相当高了。

霍夫曼教授又让助手将一份资料交到了辉瑞公司高管们手里,随便拿起一盒抗生素说道:

“经过我们的计算,如果我们想要生产类似的头孢呋辛,光是这么一盒药,我们的成本最少需要100美元以上。

换算成港币,大约就是556元一盒,而岭南制药目前的零售价也仅仅只有20港币,成本只会更低。

那么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,我们与香江头孢之间的成本差距在30倍以上,我们米国药还有什么市场竞争力?”

嘶~~~

辉瑞公司的高管们一听都齐齐牙痛了。

这收购又收购不了、仿制又仿制不成,那岂不是眼看着这块肥肉没办法下嘴?

这对资本家来说,比杀了他们还难受。

同样的一幕,出现在了全世界所有药企那里,随着商业间谍将三只抗生素“走私”到各国后,所有人都暗暗想要仿制。

结果无一例外都发现,仿制容易,量产太难,就算强制生产出来,也不具备产品竞争力。

香江,岭南医院。

林三七正在听取风堂堂主王晋的汇报:

“老板,根据我们目前的观察,每天都来医院配药的老面孔越来越多,原来还是不少白种人自己来排队就诊,但是这段时间情况变了。

有人雇佣香江本土社团,不打架也不抢地盘,而是充当水客,来医院排队买药。

这些社团分子进来不问医生病情,开口就说要开多少盒头孢,多少盒阿奇,非常容易辨别。”

林三七听到后也乐了,这一切都是他乐见的。

“那现在真正来看病的病人,和水客分子比例相比,分别是多少?”

王晋想了一下道:

“不乐观,现在反而是水客占了大多数,挤占了大量的就诊名额,这让香江市民怨声再道,总是投诉,让我们管管这批社团分子。”

六十年代香江看病不需要实名制,你随便在病历本上填个张三李四都行。

所以这批水客上午来一次,下午再来一次,每次都是乖乖排队,不吵不闹,拿药就走人,医院保安也不可能去干涉。

来的都是财神爷,干嘛要干涉?

王晋这时候拿出一架望远镜递给了林三七:

“老板,你过来看看,就医院北边,京士柏山脚下,那边现在已经成为了水客集散中心。”

“噢?”

林三七来了兴趣,拿起望远镜,朝山脚下那些无人角落看过去。

果然,山脚下围着一堆堆人,很明显中间会有一个负责人,坐在小凳子上。

水客从医院取了药出来后,就会沿着医院围墙来到京士伯山脚下,把手里的药交给这批人,一手交钱一手交货。

林三七差点没笑出声来,就想到了另一个时空的新闻。

在内地和香江的几个口岸,都会有一批水客,每天都从香江用人肉背过来一些奶粉、电子产品之类。

过海关后,内地这边有人接应,反正一罐奶粉多少钱,一部手机多少钱,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,水客赚的就是人头费。

林三七之所以鼓励走私,灵感就是这么来的。

但一家医院一天的出货量总是有限的,所以这时候遍布全港的药店就是一下阶段的布局了。

剩下的,就是静等鱼儿上勾了。

林三七这次不准备把销售权交给安东尼医药公司和维特医药公司。

就算双方凭着良好的关系可以继续合作,那也要一国一国的谈判了,不再是以大洲模式打包销售。

当初在抗结核药物上,林三七是没有话语权的,连基本的定价权都没有,所以只能赚一点辛苦费。

而现在,他想试着上桌吃饭。

“对了,我让你去招收一批药店销售、财务和仓储工作人员,现在怎么样了?”

岭南堂要开连锁药店,营业员肯定需要帅哥靓女,那些退伍兵凶神恶煞的也不适合,还不把顾客都吓跑了?

王晋赶紧回答道:

“老板,招工工作正在调景岭、老虎岩进行,你要不要亲自去看看?”

调景岭、老虎岩村,正是逃港内地人最多的“天台木屋”聚居区,林三七也挺好奇:

“走,那去看看。”(本章完)

正在加载...

logo
整本下载,畅快阅读
发现更多,书友互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