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8章 林苦参的含金量

第868章林苦参的含金量

2025-08-07作者:烤饺

林三七先到药店去看了一下。

药店目前只卖4只秘方药,所以工作流程并不是很复杂。

自从林五叔开始接手砂石生意后,药店经理就有林家老二暂时林杜仲兼任。

林三七也不怕他贪污,毕竟出厂记录、入库记录、销售记录都是完备的,每天统计就是三账合对,少一粒药钱都查得出来。

只见林杜仲这时候拿着一个铝皮喇叭,站在一张桌子上正在高声指挥:

“排队排队,全部都排好队,那个穿花衬衫的,你再瞪我,信不信我把你扔出庙街?”

“所有人都把钱准备好,我们所有秘方药一人最多卖10粒,多了没有,不要纠缠。”

“买好药的赶紧往前走,不要停留,不要混进队伍里去重新排,我可盯着你们呢。”

药店内部的柜台上,十多个伙计正在忙活。

有卖药的、有收钱的、有搬运的,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呼。

幸亏这是香江,林家的药店够赚钱了,所以内部装了两台空调,正不断吐出冷气,工作环境不算恶劣。

林杜仲眼尖,看到不远处的小弟,马上就跳下桌子,让一个伙计替代他指挥排队。

“七仔,你回来了呀。”

林三七看着眼前这个笑容真诚了很多的二哥,心中也不禁感慨道:果然是穷生奸计,富长良心。

以前在北平城时,这位二哥整天想着怎么沾便宜,小气得像个葛朗台,做事非常自私自利,这也是林三七很反感这位兄长的原因。

但到了香江后,开始不愁吃喝,又能固定从医馆拿一笔钱,这位二哥开始也转性了。

不说改过自新吧,至少做事都是井井有条,说明工作能力还是有的,到底还是林苦参大夫的崽。

“二哥,辛苦了,员工们在店里有空调,你这个经理却在大马路上晒太阳。”

林杜仲嘿嘿笑了两声,随意道:

“现在我可是岭南堂药店的门市部经理,手下管着二十多号人,大小也是个官了,当然要把事情做好了。小弟你放心,有我在,员工们偷不了懒。”

林三七心想,得,这位二哥依然有些官迷。

看现场这架式,药店里的员工想偷懒都没机会呀,动作稍微慢点就会被买药的消费者责骂。

“二哥,现在每日的销量怎么样?产能上有没有问题?”

林杜仲心里有一本账,这时候一拍胸脯道:

“每天我们从荔枝窝拿来的药品,全部都销售一空,比如销量第一的断血流,每日销量是1000粒。

小弟我跟你说,断血流现在不但是香江社团打架火拼时必备良药,同时已经在为了全港,甚至整个东南亚妇产科都要准备的药品。

以前香江人嫁女,都会嫁送几根花胶,就是害怕在生小孩的时候大出血用。现在香江人出嫁,嫁妆里面一定有一盒‘断血流’,就是防备急救用的。

还有那个片仔癀一天的销量也是1000粒,这个目前已经成为香江和整个东南亚华人必备的滋补品,尤其是经常应酬的人,酒前一定要服用一粒。

销量第三的是嗷嗷叫,这个一天供应量是800粒,本来这个销量应该是最大的,但是目前原材料不够。

哇小弟,我告诉你,嗷嗷叫可是好药啊,我们隔壁的砵兰街、上海街的楼凤们非常聪明,我们卖20港币一粒,她们卖给客人是50元一粒。

我丢,这些女人比我们赚得还多,我正在想要不要提高售价呢。

至于安宫牛黄丸,这个目前一天的销量是500粒。

噢对了,已经有西医医院在跟我们协商,想跟我们合作,用于脑外科的什么脑复苏治疗,我暂时没答应。

这些药加起来,一天的营业额固定在61000元,一分不多一分不少。

每天营业结束,我们都会将钱当天存到旁边的汇丰银行里,所有账目我全部都交给了三弟妹。小弟你放心,有哥哥人,没人能贪一分钱。”

林三七心算了一下,一天6万,一个月差不多是180万,一年也就两千万。

1963年的2000万,绝对是一个大数目了,股票交易市场里的绝大多数公司的营业额都达不到这个数目。

此时九龙的房产,一平米也就300元而已。

但林三七却并不满意,以前用饥饿营销是因为岭南堂初来乍到,没有名气,不得不想一些歪招。

现在岭南堂的名气打出来了,那就没必要再扣扣索索了,必须要趁岭南堂已经成为整个东南亚一块响当当的牌子,迅速扩张开去。

“二哥,当初我让六叔和中介公司在香江市区收购一些店铺物业,现在怎么样了?”

林二叔有些尴尬道:

“这个我就不大清楚了,老爸不让我多管药店以外的事情,涉及到财务的事情,你最好问三弟妹或者老爸。”

林三七差点噗嗤一声笑出来,赶紧挥了挥手:

“二哥,那你先去忙吧,我去见见老爸。”

林杜仲也不以为意,他知道这是老爸信不过他,但他也有自知之明。

现在他当岭南堂药店经理,一个月薪水达到了5000元,比起当年在首都中医院当针灸师时一个月32元的工资,林杜仲已经非常满足了。

而且他还有岭南堂医馆的分红。

林苦参之前有过承诺,医馆每年的分红,他拿两份,林红参、林苦参、三个儿子各拿一份,也就意味着他林杜仲能拿医馆的14%分红。

林家人自己知道林家事,14%的分红,对内地人来说,也是一笔天文数字了。

林杜仲看了一下医馆门口长长的队伍,已经在幻想自己年底分到多少钱,觉得日子太有盼头了。

林三七走进医馆里,发现此时的中医馆并不比药店清闲。

光是在大堂里的导医就有5个。

中医馆的导医全部都是学徒担当的,具有一定的中医知识,不仅仅是引导指路,而是要根据病人的特征,介绍去不同的中医专科大夫那里。

当药房学徒有事要离开的时候,还得顶上去药店抓药,基本上除了坐堂外,其他什么活都要干。

医馆里的工作人员看到小老板来了,一个个都站起来纷纷向他问好。

虽然林家人从来没有说过谁是继承人,但医馆里的人都知道,林家的少东家不是老大林甘草,而是老小林三七。

林三七也是一路挥手,然后朝一间诊室走去。

林苦参的诊室外面坐满了候诊的病人,有一个学徒守在门口,根据内部的情况叫号,一切井井有条。

林三七走进诊室,乖乖喊了一声:“老豆。”

林苦参正闭着眼睛在给病人诊脉,听到后微微睁了睁眼睛,然后重新闭眼思索,丝毫没有被打扰,连个表情都没有。

坐在林苦参旁边的一个十多岁小男孩是林竹叶,是五叔的大儿子。

他是职责就是给伯父抄房子,其实也是学徒,不过这种学徒在宗门里属于核心弟子,不出意外将来必定成才。

林竹叶也不敢发出声音,用嘴型喊了一声:“哥。”

林三七知道传统中医瞧病的时候,是不能被打扰的,旁边也不能发出声音,于是跟堂弟点点头,乖乖找了个凳子坐下。

本来他还想趁空闲跟父亲商量一些事情,结果这一等,一直等到了中午12点。

病人那是骆驿不绝,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。

林三七等到堂弟合上工具箱后,这才狗腿子递过去一杯茶:

“老豆,我现在终于相信,我们在花都的小洋楼,小汽车是从哪里来的了,就你这样的恐怖门诊量,想不发财都难啊。”

林苦参可是岭南派中医名家,解放前一次出诊就是一根小黄鱼。

换到现在,一次诊费是200元,这还不算药钱。

一天接诊50个病人,挂号费那就是1万元。

在平均薪水只有200~300元的香江,一个月光是挂号费就是二十多万,相当于一个月就能在港岛买一套房。

这还不算中药里面赚的钱。

林大夫在内地十多年,一个月拿一百多元工资,的确是屈才了。(本章完)

正在加载...

logo
整本下载,畅快阅读
发现更多,书友互动